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将城市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要素,以数据形式获取,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对城市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根本。
数字城市的发展以城市运行当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存储、应用,多系统融合处理城市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技术带动数字城市发展。
数字交通
是将实时采集的交通数据纳入到建立的交通模型体系中,实现对交通体系的虚拟数字映射,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和交通仿真技术生成交通优化方案和对方案进行评价。
数字交通的本质是数据闭环赋能体系,通过数据全域标识、状态精准感知、数据实时分析、模型科学决策、智能精准执行,实现交通的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解决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闭环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全面提高交通资源配置效率和安全运转状态,实现智慧交通的内生发展动力。
数字交通在公安交警道路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局行业监管、自然资源局综合交通规划、和交通运输服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数字交通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云、边计算、大数据技术、BIM技术、CIM技术、5G通信
物联网技术:车路协同感知是在结合现有的智能交通感知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加精密的路侧感知设备、车载感知设备和5G移动大数据的一体化时空感知系统。
云、边计算:数字交通需要将实体交通映射到虚拟交通,而且需要实时对现场情况做出反映,因此不仅需要云计算中心,而且需要分布式的边缘计算。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接入,已有数据接入、实时数据接入、文件数据接入、消息记录数据接入、文字数据接入、图片数据接入、视屏数据接入。可实现大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接入、数据清洗、转换、脱敏、脱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导出。
BIM技术: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IM平台以BIM作为核心技术,深度融合GSD(地球空间数据)以及IoT(万物互联数据),目标打造数字城市领域最为核心的建筑物联时空大数据平台,向下兼容各类BIM模型与智能化系统数据接入,向上支持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如智慧城规、智慧安防、智慧安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等,是现阶段数字中国战略基础。
5G通信技术在车联网的场景应用中将会使车联网拥有更加灵活的体系结构和新型的系统元素。除了在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实现V2X信息交互外,5G车联网还将实现基站、移动终端、云服务器的互联互通,分别给予它们特殊的功能和通信方式。
数字交通应用平台
总体架构:“4横+4纵+N”总体架构。
“四横”即数字化业务应用、应用支撑、公共数据资源、基础设施等四个体系;
“四纵”即建立组织保障、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等三个体系。
“N”就是N个交通应用平台,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管理、交通运行监测、交通规划设计、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公交、智能停车、车路协同服务、出行即服务、物流服务、仿真评价服务。
数字交通十大应用平台:智能交通管理、交通运行监测、交通规划设计、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公交、智能停车、车路协同服务、出行即服务、物流服务、仿真评价服务。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建立具有交通态势全面感知、实时交通可视化指挥调度、大数据科学研判、精准交通信息服务的智慧交警管理系统。实现“情指情督宣服”多类应用,改善路网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减少交通拥挤和提供交通安全性。实现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有序、安全、畅通、经济和绿色。
交通运行监测。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感知层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数据共享,实现监测预警自动化;提供区域交通的监测与决策支持服务,提升管理部门面向公众的交通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破数据资源壁垒,与城市各部门数据建立共享交换机制,实现应急指挥的协同化;为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省际客运及危险品运输运行监测提供支撑,提高政府交通运输监测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交通规划设计平台。利用综合交通大数据,对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对现有交通系统进行改善设计。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现阶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平台下面的综合交通平台,为综合交通规划专项提供数据支撑。
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本项目建设提供一个区域性出行服务基础平台,提供气象、道路信息、施工信息、公交信息、客运信息等服务,实现一定的用户体验,为后续建设提供前瞻性的服务支撑。
智能公交平台。以智能公交数据中心(公交云)建设为核心,以视频监控、北斗位置感知等智慧交通感知体系建设为手段,建立智慧公交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相关公交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公众之间交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并面向公安交通管理、公交车辆安全监管、公交信息服务、应急处置等领域提供应用服务,促进高效、安全、绿色城市交通的发展。
智能停车平台。通过采集停车库、路侧停车资源等,与新能源网格相融合,统一管理、实时监测,为运营方提供建设规划、运维管理、停车收费等多方面决策支持和管理应用,实现无人值守、高效运营的能力;基于一个APP应用,为公众提供车位预定、停车诱导、反向寻车、无感支付、停车充电等多种停车服务。
车路协同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域的路侧通信单元RSU,结合车载通信单元OBU实现车—车、车—路之间的V2X宽带、低延时信息交互。基于边缘计算,将采集的交通信息进行处理,将驾驶安全预警信息、出行诱导信息等实时发布给车辆,提高交通安全,实现路网均衡畅通,同时可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交通安全预警信息服务,主要用于对道路交通异常状态、单车运行异常状况、恶劣天气与路况异常变化等情况提前预警和实时报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异常所造成的损失。
出行即服务平台。整合地面公交、出租、轨道交通、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等各种内部交通出行方式资源,接入民航、高铁和长途客等运城际交通资源,纳入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服务信息,基于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个人习惯分析、绿色出行优先等,整合互联网的支付能力,实现出行行程预定、路径一键规划、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费用一键支付等功能,提升移动性和出行满意度,提高公众绿色出行良好体验。
物流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搭建物流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行业运行监测、行业服务分析与决策、数据共享与综合信息服务;形成绿色、高效和公平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车辆排放污染,确保城市生活的日常需求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仿真评价服务平台。仿真评价服务功能:对区域路网交通规划及组织方案进行评估、实现宏观路网交通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评价、模拟并对路网的动态交通变化进行长短期预测、对宏观交通调控和管理政策进行评估分析、为城市宏观交通战略研究提供相关支持
优化和评价公交线路、评价道路标线标志及几何渠化是否科学合理、评价交叉口交通组织及控制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状况进行评价、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对特殊交通需求下的紧急交通预案进行评估预测。
数字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通过集成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了交通流量的监控和管理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其次,数字交通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了交通路线规划,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为合理和高效的出行方案。此外,数字交通还支持实时信息更新,使乘客能够及时获取路况信息,从而做出更灵活的出行选择。最后,数字交通的智能化还有助于环境保护,通过减少无效行驶和排放,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数字交通以其高效、智能、环保的特点,为现代城市交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